劉野猪:[原創]
1,匈奴族
匈奴族是黃種人,在商代叫“獫狁”,後來北匈奴被漢代擊敗,西遷,南匈奴則留在內蒙一代
匈奴族是什麼長相?匈奴人顴骨高,所以臉看起來似乎寬一些。眉粗眼小且正額相對窄。鼻梁稍比漢人長,很少有人有“朝天鼻”。
唐朝詩人劉禹錫就是匈奴族,看看他的長相
高顴骨,直鼻梁,這就是典型的匈奴族長相
2,鮮卑族
鮮卑族是黃種人,源自“東胡”,其中慕容部膚色較白,又被叫做“白虜”,鮮卑曾經建立150之久的北魏王朝,大部分融入漢族
雖然蒙古族是鮮卑宇文部的後代,但是鮮卑和蒙古的長相有著天壤之別
鮮卑族相貌特征:
1,前額較窄
2,臉型尖細,而非圓臉
3,鼻梁高且直,大部分有個特征“鷹鉤鼻”
4,膚色不是很深
5,大部分是單眼皮
像劉德華,竇驍那種長相一般就是標准的鮮卑族長相
看看佟麗婭 ,長相:尖臉,窄額,鷹鉤鼻
3,氐族
氐族是西南夷,和羌族同源,後代有今天的納西族,白族,彝族,臧族等,歷史上符堅的前秦一度很強盛
氐族長相:
1, 前額突出
2,高鼻,雙眼皮較多,眼睛淡黃
3,膚色比鮮卑等較黑
4,臉部輪廓分明,(這點很重要)
蒲巴甲就是典型的氐族長相:前額突出,高鼻(但是絕對沒有鷹鉤鼻),臉部輪廓分明
4,羯族屬於小月氏,是白種人(看清楚了,是白種人!!),原來住於阿富汗,後來進入中原,羯族與漢族很少混血,後來歸於何處,史書也語焉不詳
這是俄羅斯考古學家復原的南西伯利亞古墓中出土的與石虎同族的月氏人武士頭顱,屬典型的蒙古人種與歐羅巴人種混合類型
所以只要不是這個長相,應該放心了,像當年明月(石悅,姓石),侯佩岑(姓侯),他們都是典型的漢族長相,不可能是石勒,侯景的後人,可以放心了
5,突厥族
突厥族是丁零的後人,丁零又叫敕勒,鐵勒,有首歌,《敕勒歌》,就是丁零的斛律金唱給高歡聽的,流傳至今
丁零的後人除了突厥,還有回紇,而回紇就是今天的畏兀兒,他們的長相,不用說了,你知道的
突厥族長相:
1,高鼻深目
2,臉部輪廓不分明(很重要)
3,大眼睛
張韶涵的外公是畏兀兒,看看她的長相
6,契丹族
契丹族是鮮卑宇文部的後裔,是黃種人,和蒙古同源,但是長相和蒙古族大相徑庭(不知道為什麼),契丹的發型很奇特,是髡發(就是剃光頭,只在兩鬢或前額部分留少量余發作裝飾,有的在額前蓄留一排短發)
契丹族曾經建立遼朝,現在的俄語中中國還叫做“KITAN”,達斡爾族就是契丹的後裔,清朝的末代皇後就是達斡爾族,郭布羅.婉容皇後.
契丹族長相:
1,高顴骨
2,高鼻梁
3,尖臉(不是圓臉)
這是達斡爾論壇上一個達斡爾族的女生,現在韓國留學,她的長相就是典型的契丹族長相,此外,孫菲菲的長相也是(當然,孫菲菲是漢族了)
7,蒙古族
蒙古族是鮮卑宇文部的後人,其他無需多說,是黃種人,今天的黃種人就叫做”蒙古人種“
蒙古族長相:
1,面部扁平,多為圓臉
2,塌鼻梁(而不是高鼻梁)
3,眼睛細長
其他的不說了,我不是蒙古族,不了解
8,滿族
滿族是女真的後人,女真是靺鞨的後人,它們的長相都有記載,是一脈相承的
滿族的族源很奇特,屬於黃種人無疑,但是並不屬於東胡系統
和穢貊(新羅,今天的朝鮮族),扶余(高句麗)都屬於通古斯系統,同屬於這個系統的還有赫哲族(韓庚),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等,所以滿族和朝鮮族,赫哲族等有親屬關系
通古斯語族、通古斯一滿語族,是阿爾泰語系的語族之一。通古斯一詞是雅庫特人對埃文基族(即鄂溫克族)的稱呼,後來為西方學者所用,並不是一個貶義的詞語
滿族長相:
1,膚色較氐族系統的較淺
2,鼻梁直廷
3,眼睛很小,很少有大眼睛
4,耳朵較大
5,雙眼間距較小
6,大多尖臉,與蒙古族的圓臉相異
章子怡雖然是漢族,但是卻是典型的滿族長相:高鼻梁,小眼睛,大耳朵,尖臉,其他人各有不同,比如佟大為,胡軍等,但大多符合這幾個條件
各族的長相很好分別,你只要記住了,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匈奴人高顴骨
鮮卑人鷹鉤鼻
氐族 面部輪廓分明
契丹人鼻梁上端較長
蒙古族圓臉
滿族 尖下巴
最早的漢族特征應該是: 三綹胡子,上唇胡子下彎,黑眼瞳,單眼皮,(這是國外考古學家根據中國的歷史古畫上的人物肖像特征都是單眼皮判定的)。華夏集團的農耕民族血型、以A型為主。A型血的人幾乎不適應飲用牛奶、羊奶、馬奶,喝多了不消化容易鬧肚子,這是祖先的長期農業習慣造成的血液抗原不同。漢人的鼻梁上端的凹點在兩眼睛之間,這也是一個特點
現在的純種漢族到底存不存在,學術界很多人在爭論,歷史上幾次的融合,但是漢族的主體還是沒變
只要你認為是漢族,就是漢族
入華夏則華夏之,我說的是他們的長相,鮮卑族融入漢族,今天早已沒有鮮卑族了
關於鮮卑族,我來說說
鮮卑族,史書上說他們是“黃頭鮮卑”,“白虜”,很多人以為是白種人,其實不然,鮮卑族的黃發白膚只是一部分,他們的東胡的後人,肯定是黃種人無疑
至於鮮卑族的長相,我已經說了
1,前額較窄
2,臉型尖細,而非圓臉
3,鼻梁高且直,大部分有個特征“鷹鉤鼻”
4,膚色不是很深
5,大部分是單眼皮
《山楂樹》的男主角,竇驍那樣的,就是典型的鮮卑族長相(當然,竇驍是漢族,這是無疑的)
漢族融合了很多民族,這是無疑的
北宋的呼延贊就是標准的漢族,但是呼延這個姓來自匈奴,他的祖先是匈奴,但是他卻是漢族,還抵抗鮮卑
南宋的宇文虛中出使金國,剛正不阿,宇文這個姓來自鮮卑,他的祖先是鮮卑,但是他卻是漢族
呼延贊的祖先是匈奴,但是他卻是漢族
宇文虛中的祖先是鮮卑,但是他卻是漢族、
因為匈奴,鮮卑族早已不存在了,融入漢族了
1,我說的是各族的長相,長那樣的不一定就是那個民族,有可能是漢族
2,它們的相貌本來就是各有差異,和漢族也是大相徑庭
3,商周時期漢族的長相:三綹胡子,上唇胡子下彎,黑眼瞳,單眼皮,漢人的鼻梁上端的凹點在兩眼睛之間
蒙古圓臉,所以漢族就沒有圓臉了?鮮卑族大多鷹鉤鼻,但是漢族也有鷹鉤鼻
李陵的後代就是胡族,大部分融入嘎遐思(吉爾吉斯)
轉自http://tieba.baidu.com/p/909200799?pn=1 元清吧>百度貼吧
知識+2012-01-13 漢族的特徵是? ♣↰≡☆宸洺☆≡↱♣2012年恭賀... 宸洺僅供參考
漢族的特徵
北方漢族與南方漢族的區別
從外觀上,能很明顯的分辨出兩者的區別。北方漢族種族上屬於遠東人種,南方漢族屬於南亞人種與遠東人種的過度種族。但從一個更大的角度講,東亞各民族,都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既黃種人。亞洲的黃種人,可以大致的分為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和南亞蒙古利亞人種兩種。而這裡所說的遠東人種,實際上是兩者的混血人種。但遠東人種也具有一定的獨有特點。如身材比兩者都高,顴骨靠近眼睛,肱骨粗壯,頭髮最粗,最直,最硬等等。
具體的講,
北方漢族具有以下特點:
1 身材高大,華北,西北,東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 是東亞身高最高種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外,最高的黃種人。
2 皮下脂肪厚,這與氣候寒冷有關。
3 膚色較淺。
4 鼻骨高,鼻翼不發達,鼻指數小。
5 顴骨位置靠近眼眶。
6 眼裂小,既小眼睛。且多單鳳眼,既單眼皮多。
7 內眼角低,外眼角高,既眼睛向上傾斜。
8 眼角內側有蒙古褶,既內側上眼皮在眼角處向下遮蓋淚腺, 而形成的褶。
9面骨寬。
10 第二期被毛(性毛)比南方人少,這是與我們的一貫印像不同的。
11 頭指數小,所謂頭指數,既頭骨的左右寬占前後長的比例。北方人頭指數794,屬於中頭型,與北亞和蒙古草原上各族相似。南方人頭指數80以上,與朝鮮81,日本84相似,屬於短頭型。
12 唇薄。
13 骨骼輪廓模糊。
相應的,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徵:
1 身材較矮。
2 皮下脂肪薄。
3 膚色深。
4 鼻骨低,鼻翼發達,鼻指數大。
5 顴骨低。
6 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雙眼皮。
7 內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線上。
8 只有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少部分人有蒙古褶。
9 面骨窄。
10 性毛比北方人發達。
11 頭指數大。
12 唇薄。
13 骨骼輪廓清晰。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總體上有此趨勢。何況還有“北人而南相,客籍者”,當然不在此列。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巨大差異,不僅與氣候有關,還與漢族的歷史發展有關。
六千年前,中國的大地上,人種與現在差別較大。
1 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生活著講漢語的部落, 種族上接近遠東人種。
2 河套地區和蒙古草原西部居住著講突厥語的民族,人種上屬於北亞人種,他們創造了鄂爾多斯文化。
3 蒙古草原東部和遼河流域居住著講蒙古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夏家店文化。
4 東北地區居住著講通古斯語(滿語)的民族,人種上也接近遠東人種,他們創造了紅山文化。
5 青海等地居住講藏緬語的各族,人種上與漢語部落最接近。
6 黃河中游生活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文化上非常先進,語言上屬於漢藏語系,並且更接近漢語。但種族上卻或多或少的具有南亞人種的特點。
7 黃河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下游居住著馬來人,種族上是南亞人種。
8 漢江流域居住著講泰語的民族,人種上是南亞人種。
9 廣闊的南方居住著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南亞語系的柬埔寨語河和孟語外,幾乎都沒流傳下來。
10 蒙古草原北部,貝加爾湖南岸生活著北亞人種,他們的語言除古亞西亞語系的勘察加語,都沒流傳下來。
11 以上各地的居民都是黃種人,而在中國的新疆地區,居住著講原始利雅安語的白種人,具體的講,屬於北歐人種波羅的海類型。
從那時起,講漢語的各部開始向西,東,南各地遷徙。除向西的一支被同化外,到距今兩千年前,講漢語的民族已經遍布黃河流域。他們種族上是遠東人種。而原來的部落,多遷 徙到南方。於是形成了北方遠東人種,南方南亞人種的局面。漢族在這一時期,被秦帝國統一。從此後的上千年中,漢族不斷南遷,形成了南方人是遠東人種與南亞人種的過度人種的特點。而北方漢族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是由於同化了大量的異族所至。但種族上任屬遠東人種。漢族這一歷史被漢族的血型分佈誠實的記錄了下來。在20多种血型劃分方法中,從MN血型系統來看,北方是M型,南方是N型。從ABO系統來看,比較混雜,尤其是城市。但由於該系統大家比較熟悉,就以此分析吧。從大範圍講,長江以北各地A型血為多,大概傳統漢族的大部分人血型既是如此吧。長江以南B型血佔多數,主要是漢化的南方各族因素。而南方的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省,O型血比例則最高,而這幾省也最俱南亞人種特點。在北方,也不是A型血一統天下,在長城兩側,O型血和B型血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具有越往東,B型血越多。而延長城向西,則B型血比例逐漸減少,O型血比例逐漸增多。這是北方各族大量漢 化的結果。據說,民族學家已經找到達斡爾族是契丹人後代的證據,其中一個竟是和華北北部漢族血型相近。可見這種 同化的劇烈。
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的種族雖然不同,但共同點遠多於不同點。這裡告訴你兩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個是鏟型門齒, 既門齒斷面呈'['型;另一個是哺乳期長奶蘚,又叫胎跡, 學名蒙古斑。這兩個形狀漢族中98%的人都有。當然,和漢族相近的藏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回族中90—95%的人也都有。畢竟我們都是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嗎。
2012-01-10 香燈腳
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在炎黃子孫身上有三項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記。
一是鏟形門齒。上頜兩顆中門齒的兩邊緣翻卷成棱,中間低凹,像一把鏟子。我國絕大多數人是這種門齒,而白種人有這種門齒的只占8.4%,黑人只占11.6%。
二是青斑。新生嬰兒的尾骶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塊。我國新生嬰兒尤其是東北地區的新生嬰兒,幾乎都有這種特徵,一般一二歲時褪去。而白種人和黑種人的新生嬰兒都沒有這一特徵。
三是內眥褶。在眼的內角處,由上眼瞼微微下伸,遮掩淚阜而呈一小小皮褶,舊名“蒙古褶”。我國大部分人有這種褶,而外國人卻無此褶。
';$(".articleExtAd").append(notVIP);setTimeout(function() {$('.top-toolbar').data('top-toolbar').setAD({title: "\u5308\u5974\uff0c\u9bae\u5351\uff0c\u6c10\u65cf\uff0c\u7faf\u65cf\uff0c\u7a81\u53a5\uff0c\u5951\u4e39\uff0c\u8499\u53e4\u65cf\u548c\u6eff\u65cf\u9577\u76f8\u532f\u7e3d ",label_id: 200,label_name: "\u5730\u7406"});}, 2000);


- 日誌
- 相簿
- 影音
6/15.最佳瀏覽解析度1366×768像素.... 內容若有侵權請告知... 引用文章不須告知請正確引用否則一律視盜文.... 謝謝大家!!^-^ | ||||||||||
|










Powered by Xuite

離婚證人